洋奶粉打“喷嚏”,中国市场闹感冒
2014-07-22 18:11: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新西兰的奶粉打了个喷嚏,就在中国引发冲击波:因进口新西兰含肉毒杆菌的原料,多家中国企业均陷入了产品封存、召回的忙碌中。洋奶源依赖症,...

,新西兰的奶粉打了个“喷嚏”,就在中国引发冲击波:因进口新西兰含肉毒杆菌的原料,多家中国企业均陷入了产品封存、召回的忙碌中。洋奶源依赖症,暴露出我国乳业“先天不足”和盲目扩张的弊病。

 

“奶源依赖症”:80%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

 

  本着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国家质检总局在事发后第一时间要求进口企业迅速对涉及的问题产品进行追溯、召回、隔离和销毁,发出消费警示,同时暂时禁止新西兰部分乳清粉的进口。

  “监管部门积极的态度值得肯定,但终端检测、停止进口终究只是‘权宜之计’。”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冲击波映射出的,是我国奶源供应不足、信心缺失,依赖国际化分工这一客观事实。

  数据显示,新西兰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年出口额约为84亿美元,占新西兰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而我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国内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

  “我国奶源可谓先天不足。”乳业专家宋亮说。调查显示,我国乳制品业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在市场急剧扩大、收益十分可观的诱惑下,一些企业盲目扩张,有的企业在全国各地设有多达十几家、几十家子公司。

  要建立稳定、安全的奶源基地至少要三五年。一些急于扩张的企业认为,如果要等自己的奶源基地培养起来,那将流失大量的市场份额,为迅速占领市场进口奶源就成为生存之道。

 

公众知情权:“有问题不能不告诉我”

 

  此次恒天然自检发现问题,让质量事件公之于众。今年3月,恒天然自己监测发现原料中梭菌属微生物指标呈阳性,至7月31日,经过进一步检测,发现一个样本中存在肉毒杆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5日批评恒天然集团拖延曝光产品质量问题。

  宋亮说,主动公开不良信息,需要的是企业的担当。

  在我国,由于制度不够完善,对企业自检信息是否需要上报或公布、如果不公布会如何处罚,规定并不详细,“漏网之鱼”频现。回顾近年来多起食品质量事件中,一些企业要么拒不公布,要不委婉托词,要么直接不承认,让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坦诚是最好的危机公关。”宋亮说,而长期不说,只会让公众产生“有问题没有告诉我”的疑虑。

  目前,企业自检信息是否需要上报监管部门,我国无明确规定。而在新西兰,第三方独立机构和企业如果不及时将检测信息如实上报监管当局,可能会被吊销执照,受到严重处罚。

 

食品安全“零风险”:全球难题如何“破解”

 

  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美国品牌亚硝酸盐超标,到日本品牌锌含量不达标,国产到洋奶粉均出现质量问题提醒消费者:食品安全的监管已经成为全球同等的“头号难题”。即使是在公认监管最严格的欧盟,2011年也曾爆发大规模的大肠杆菌疫情。

  “统一标准,层层检测。”东方艾格奶业分析师陈连芳说,进口奶粉不应享有“豁免”权,对进口的乳制品应有更严格、更完善、更全面的检测标准。

  同时还应鼓励大企业履行自身社会责任,以高于国标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相关热词搜索:奶粉 喷嚏 中国

上一篇:食品安全监管没有国别问题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