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土建设 > 正文

贵州:“圈里圈外”人共同守护非遗之根
2018-06-19 03:20:32   来源:   评论:0 点击:

6月16号到17号,2018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中国凉都·生态水城非遗周末聚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上演。观众除了欣赏独具水城地方特色的非遗之...

       6月16号到17号,2018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中国凉都·生态水城”非遗周末聚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上演。观众除了欣赏独具水城地方特色的非遗之美外,还感受到当地非遗文化传承者的守护之情。

  活动现场,苗族喊歌、彝族铃铛舞、布依族五等装等水城非遗文化展演轮番登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在展演舞台旁边的非遗活态文化展示区,几位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技艺展示,同样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件衣服要做三四年,它是全绣的。拿纸先剪花,再钉在布上剪花样就可以做了……”

  63岁的张忠群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彩布贴花”的传承人。她所在的水城县玉舍镇新发村是一个彝族村,村里的妇女几乎都是彩布贴花的能手,而张忠群最擅长的就是彝族传统的老虎图案贴花。“我们彝族都崇拜老虎,以前老祖先做的就是像这些老虎图形。黑是地,白是天,(上面的)颜色就是代表这个,还有这个条条呢是老虎的脚和手的花样。其它的有山上的花样,还有蝴蝶,喜欢什么花样都可以剪来做。”

  由于制作周期长、收益慢,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担心彩布贴花技艺失传的张忠群,叫上会贴花的姐妹们到纸厂中学去给女学生上课,教孩子们学习彩布贴花。“年轻这一辈不会做、不会剪的多得很,像这样我就是担心,怕失传了。现在晓得的多了,读书的时候你还要教她们,一个传一个就把它传下去了。”

  “圈内人”张忠群用自己的行动在守护并传承着非遗文化之根;而“圈外人”杨明英则正努力进入非遗传承这个“朋友圈”。43岁的杨明英来自水城县陡箐乡猴儿关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城农民画”就发源于这个苗族村寨。十二年前在水城县文化馆的一次培训课,让杨明英初识农民画,并开始了自己十多年的创作旅程。“从画这个农民画十多年来,我们生活就跟着好起来了。有时卖给游客些,可能卖了百把幅吧。”

  杨明英的画作色彩明艳大胆,构图夸张,一幅一尺见方的农民画至少要花上5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尽管没上过学,杨明英却凭着心灵手巧把农民画和蜡染、雕花等传统艺术风格相结合,越画越顺手。“我最满意的作品就是70X70的一套《十二生肖》,然后跟着省里面的非遗传承人去香港就卖到香港了。现在刚刚开始申报非遗传承人,就想把这个水城农民画做大做好。”


相关热词搜索:圈里 贵州

上一篇:5月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成交量进低谷 或“无地可拍”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