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理财多忽悠 部分金融机构急功近利
2013-09-09 10:25: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评论:0 点击:
老有所依,是当下许多中国人考虑的大事。当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开始考虑养老问题时,流传几千年的“养儿防老”似乎已不再现实。于是,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的养老方式,如社会养老,以房养老等。理财养老作为一个较新鲜的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养老理财是值得开发的“富矿”。老年人辛苦一生,或多或少会有些积蓄,加上每个月的退休金,以及孩子孝敬的生活费,手头可供理财的钱往往可观。退休以后闲暇时间也多了起来,理财能让生活更充实。理财所得的收益还可以弥补社会养老、医疗保障的不足,提升生活品质。有时间,有闲钱,有动力,老年人其实是理财需求相当大的群体。正因为此,近年来,各金融机构盯住这一“银发市场”,推出不少养老理财产品。然而,这其中鱼龙混杂,有些机构利用老年人风险意识淡薄,容易被忽悠、被劝说的特点,兜售了很多根本不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
忽悠之一是忽视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进入老年,就不再是适合冒险的阶段。养老理财,必须稳字当头。收益可以不是很高,但应当稳定可预期。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资,老年人不是不可以参与,但不能成为其理财主渠道。有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所谓结构性投资产品,产品设计复杂,还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其实就是在境外股市做投资。用历史数据算,似乎是“高收益,低风险”,让老年人大量购买。然后,投资者买进去后才发现,当初宣传的收益不但不能实现,反而亏了钱。
忽悠之二是不顾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年轻人做事,可以奔着10年、20年后的远期目标。就理财来说,现在投资,若干年后再拿本钱和收益,这对年轻人或许可以,却不适合老年人。曾经有报道说,一位73岁的老人去银行存款,却被劝说买了一种分红险,当时销售人员描绘得天花乱坠,后来详细了解才知道,这份保险每年缴2万元,5年累计投资10万元,然后还要再等5年才能领取。也就是说,老人得等到83岁时才能用得上这笔钱。这样的理财听起来就像一个笑话。
忽悠之三是营销“画大饼”,其实一场空。与年轻人相比,老人的风险识别能力较低,更容易相信别人。加上新型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老年人缺乏相应知识,容易成为理财陷阱的主攻对象。有一家保险公司在举办产品说明会时,销售人员信誓旦旦表示,公司几千亩养老社区已开工,只要凭借保单就可以入住。事实上,这个社区根本还是没影的事,产品条款中也并未注明投保后有入住资格,这样的行为实质就是欺骗。
现实中的“忽悠”远不止上述三例。这表明部分金融机构与从业人员目光短视,急功近利。如此“短线”行为,不仅损害了行业形象,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发展,也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是金融市场的通行规则。金融机构应当珍惜目前的市场机遇与潜能,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养老理财的特点,设计出能真正满足老年投资者需求的产品。这才是长远发展的正道。
此外,养老理财要让更多人受益,也需要大环境的配合。以养老金进入股市为例,虽然近些年一直有人呼吁,但由于股市缺乏长期稳定回报机会,此事仍遥遥无期。再比如,银行储蓄是老年人的主要理财方式,但存款利率依然没有市场化,利息长期跑不过通胀,手上的钱越理越“缩水”。可见,只有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市场环境不断成熟之后,养老理财才会真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评论排行
- ·温家宝 中华民族铮铮铁...(9)
- ·新藏线:云端上的生命线(6)
- ·三亚“最牛”违建楼被拆...(5)
- ·山东现房销售9月起试行 ...(4)
- ·70城市房价50个环比上涨...(2)
- · 河南淅川城管执法车自...(2)
- · 邓州市陶营乡私买私卖...(1)
- ·朱列玉:修改贪污受贿量...(1)
- ·《喜羊羊》《熊出没》被...(1)
- ·海南省卫生厅两干部受贿...(1)
- · 是谁在为中央反腐唱反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