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田高海燕:互联网+农业是风口,更是长征
2015-09-24 07:40:08 来源: 评论:0
9月23日消息,一亩田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日前应邀参加了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2015安信证券互联网大产业及投资者交流高峰论坛,并在论坛做了名为《互联网+农业:一亩田的探索和想象》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一亩田四年来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和感受。
高海燕在演讲中指出,国内九成农业电商处于亏损状态,说明了中国农业的巨大复杂性和新兴机会性并存。互联网+农业不仅仅是一个大风口,更是一场需要业界同行长期探索的“长征”。
尝试者越来越多 牺牲者也会越来越多
据高海燕透露,四年前一亩田刚创办时,“互联网+农业”并非热门领域,甚至“连风都没有”。直到今天,“互联网+农业”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看好,但多数人(既包括行业参与者,也包括行业评论者)依然忽略了这个领域的复杂性和阶段性。
“互联网+农业不是靠情绪和投机就能做成的,更需要理性、建设性和坚韧性,因为这不是一个风口,更是一次长征。需要四渡赤水,也需要飞夺泸定桥,会遭遇湘江战役,也要过雪山草地”,高海燕认为,这个领域的尝试者越来越多,牺牲者也会越来越多,但一旦获得突破,市场前景将异常广阔。
在高海燕看来,“互联网+农业”的现状也是中国最传统产业、最传统市场与现代技术融合的一个缩影。作为互联网农业的先行者,一亩田在四年来遭遇了产业融合带来的各类艰难挑战,由此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一亩田获得的经验和遇到的挑战,是一个先行者遇到的挑战和获得的经验,也是互联网加农业必然会遇到的挑战和获得的经验。无论会遇到多少挑战,一亩田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参与和改变农业的目标不会改变。”
农村5公里就存在信息不对称
高海燕认为,相比其他行业,农业领域存在更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短缺是农产品流通领域最大短板。即便五公里之内,就可能存在农产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
高海燕讲了今年5月份他在河南遇到的一个案例。在考察市场的当时,当地一个县种植西葫芦的农业合作社遇到北京前来收购的采购商,一、二毛钱一斤的价格都愿意出售。但同时在5公里远的另一处产批市场,同样的西葫芦却以4毛5分钱一斤正在交易。这种信息不对称在农村比比皆是。农业生产者尽管有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意愿,但很难形成用新技术手段改变信息不对称的能力和习惯。单从这点来讲,互联网加农业需要巨大的市场教育成本和用户成熟的时间成本。
在高海燕看来,信息对称的意义和价值谁都明白,但做好农业领域的信息对称却并不容易。比如农产品电商必须为农产品交易双方提供更精准、匹配度更高的信息服务,包括各地供需信息、行情、天气等大数据内容,这也将增加农业生产者的市场博弈能力。“简单的供需信息不叫信息服务,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精准信息服务才叫真正信息对称,简单的信息提供不叫信息服务,能形成综合解决方案的信息体系服务才叫信息服务。这也是一亩田四年创业的深切体会”。
互联网首先改变了农产品的流通顺序
高海燕也指出,无论人们怎么看今天的互联网+农业,尤其是农业电商的发展水平,但农业电商在某种程度上首先调整了传统农业的流通交易顺序就已经是一次革命。传统农产品交易是先有物流后有信息流,随着互联网手段和电商企业的加入,农产品供求交易先在网上形成信息流,然后才产生物流,顺序刚好相反。
流通顺序的改变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减少了物流距离不合理带来的浪费和无效物流带来的农产品损耗。“石家庄的批发商往往跑到北京新发地,购买保定产地的白菜。传统交易先有物流,批发商跑到北京找货,最后发现货来自保定。如果先从信息流开始,石家庄的批发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高海燕表示。
信息主导模式也有助于减少销售周期太长或者不确定带来的损耗,以及货不对路(不能匹配客户的真实需求)所带来的损耗。“互联网或者电子商务对传统农产品交易的介入,哪怕只做了这一步,也极大提升了中国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互联网对农业的介入并不一定能马上带来所谓颠覆性的革命,但每一小步,对未来都是一大步。一亩田现在更相信小就是大的哲学意义在商业世界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