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睹中国“天眼”真容,揭开“世界级”工程的神秘面纱
2016-09-26 06:56:0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文。随着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千里目一词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  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文。随着“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千里目”一词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

  清晨时分,从贵州省惠水县驱车向南,沿银百高速转县道再穿过一段狭窄山口,“长”在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坑”里的中国“天眼”——世界上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便赫然出现在眼前。

  大窝凼里筑“天眼”

  天坑,这种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在黔南比比皆是。“尽管‘长’在‘天坑’里的中国‘天眼’‘身段’很低,它扎根在一片喀斯特洼地中,但‘目光’很远,射向百亿光年外的宇宙太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办公室主任张蜀新告诉记者,“FAST工程项目2007年正式立项,2011年开工建设,承载着中国射电天文领跑世界的光荣与梦想。”

  踏着蜿蜒的栈道登上FAST观景台,旋转式上升的悬空挑台与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相呼应。放眼望去,大窝凼里FAST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反射面看起来像一口超级“大锅”,网格爬满了“锅”底,向上延伸“咬住”环梁,反射面面板一圈一圈铺满索网的空隙,构成一只仰望苍穹的“巨眼”。

  来到FAST工程现场,记者用脚步去丈量FAST的“眼界”——“锅盖”上总长度超过1.5千米的圈梁有如一道环形大桥,将上万根钢索牢牢固定住,而形似宇宙飞船的馈源舱则由6根拉索连接6个馈源支撑塔悬吊于反射面面板之上。走在足够两人并排同行的钢桥上,脚下是鸡蛋粗细橡胶表面的索绳,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中国‘天眼’为何会选址大窝凼?”记者将这个脑海里突然冒出的问题抛给了FAST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从1994年FAST的选址开始,他见证了中国“天眼”建设的全部过程。

  “新一代大射电望镜的工程名称经历了LT、KARST、FAST/SKA、FAST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台址要求,在科学目标、技术要求和对台址的要求也愈发清晰明的同时,对洼地的尺度和形态要求也更具体了。”朱博勤说,在对24个洼地的地形高程数字化、地形典型剖面分析和开挖土方量拟合等具体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大窝凼、打多、尚家冲还开发了FAST工程土方量开挖拟合地理信息系统,在确定球半径、开口半径、球冠底部高程、球中心的平面坐标后即可计算需开挖的土方量。最终的结论,大窝凼是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最好的场址。


相关热词搜索:真容 天眼 面纱

上一篇:探月载荷设计大赛在京颁奖 20个优胜项目成官方备选
下一篇:八问小苏打治癌:“饿死”癌细胞的说法科学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