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三农 >

一所民办小学的23年坚守:让农民工子弟健康成长
2017-08-24 10:28:36   来源:   评论:0

上一张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一所民办小学的23年坚守

  7月17日,《工人日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广西柳州市河东新村内的农民工子女学校二桥小学。正值暑假,校园里略显冷清,潘继敏却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为了让学校大门看起来更气派些,潘继敏给用了十几年的铁门又刷上了一层绿漆。采访过程中,突然变了天,为了不让落叶堵塞排水口,潘继敏急忙拿起扫帚开始清扫校园里的落叶。

  这所坚守23年的小学门脸显得有些破旧。

  18年前,从父亲手中接过二桥小学的担子,潘继敏就一直扮演着多重角色,既当校长,同时又是学校的保安、水电工、出纳。他曾借钱给老师发工资,曾修过漏水的厕所屋顶、倒塌的校舍,粉刷过教室的墙壁和黑板,安装过每间教室的电路和电器……如今已到中年的他说:“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就是想要办好这所学校。让这些农民工子女能够留在父母身边,有个学习的场地,不用回乡做留守儿童。”

  1994年,潘继敏的父亲结束了自己在广西宜州市矮山小学的校长生涯后,回到柳州准备开始退休生活。看着许多农民工子女成了留守儿童,原本想要享受退休生活的父亲重操旧业,二桥小学在此契机下得以创办。23年来,一茬茬农民工子女来到这所民办小学就读。今年,二桥小学共有580名学生,全部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从老板到校长的落差

  刚创校的那些年,二桥小学勉强收支平衡,但更多的年头里,是入不敷出的。每到交租金、为教师发工资的日子,潘继敏的父亲总是捉襟见肘,最难的时候,父亲将自己的退休工资几乎全都拿了出来,还跟他人借款维持学校运转。

  1999年,潘继敏的父亲自感年事已高,三个孩子中,只有在河北秦皇岛做着进口水果销售生意的老三潘继敏可以接手。在父亲的召唤下,潘继敏不得不草草结束了在秦皇岛做得风风火火的生意,回到柳州接手二桥小学。

  从生活富裕的老板变成校长,肩负的巨大经济压力让潘继敏没少产生放弃的念头。在二桥小学的一角,一间破旧的平房坐落在此,石棉瓦搭建的屋顶、破旧的老式推窗、狭窄的木床和小到无法行走的空间,又矮又热的平房里隔出了一个3平方米的房间,这是潘继敏接手二桥小学后住了7年的地方。

  “那时我26岁,经济方面的落差很大。”刚接手二桥小学的时候,潘继敏带着当时的女友来到二桥小学,看到潘继敏的情况,女孩决定和他分手。这让潘继敏沮丧不已。

  但潘继敏很快就体会到了父亲坚守的意义。有一年春节过后,一位家乡在贵州省凯里市台江县石洞镇猫鼻子村的孩子,带了一小块腊肉来学校送给潘继敏,“我打听后知道他们家非常穷,过年的腊肉是向别人家借的。”孩子的家长从借来的三四斤腊肉中小心翼翼地切出了8两,仔细包好后让孩子送给潘继敏。

  看着8两腊肉,潘继敏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信任与依赖。公办学生招收学生的数量毕竟有限,如果这些孩子没有办法留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就只能回到老家上学,那就成了留守儿童,未来也是渺茫。想起父亲的话,“不办的话学生去哪里读?”潘继敏只得咬咬牙,决定将二桥小学继续办下去。无力给教师开出高工资,不少教师离职。为了留下其他的老师,潘继敏就自己多干一些,让教师们轻松一些。1999~2003年的四年间,潘继敏把二桥小学里的所有校舍全部重建。渐渐地,二桥小学步入正轨。

  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6点,除了吃饭的时间,潘继敏几乎每分钟都要呆在学校里,这也是潘继敏最普通的一天。没有副校长也没有教导主任。在二桥小学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潘继敏去负责。按照国家规定,每所学校都至少要有两名保安,分别值守白天和夜晚,上级部门为二桥小学派了一个保安,值守白天。再请一名保安,意味着学校每月的开支需要增加2000元负担,考虑到经费紧张的问题,2013年,潘继敏专门考了一个保安证,每天晚上在学校里值夜班。

  每年6月份,是即将毕业的孩子们报名小升初的时期,也是潘继敏最头疼也最忙碌的时间。每个毕业生家长会提前把报名小升初的材料准备好,由潘继敏提前帮他们审核。孩子报名小升初,本不需要潘继敏为家长把关材料,但由于农民工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潘继敏不希望看到孩子们因材料缺失而无法入读。他把私人时间贡献给了家长们,跟他们指出问题并修改材料。

  相比二桥小学的经营运转,身体疲累算不上什么。潘继敏最犯愁的是永远收不齐的学费,尽管二桥小学作为民办学校一学期学费只是七八百元,许多家长仍无法一次性交完所有学费,有的先交一半,有的先交三分之一,整个学校里近30%的学生都是欠费就读。一边是日益增加的学校开支,一边是家长拖欠的学费。有三兄妹曾在二桥小学就读,他们家庭的学费拖欠了许久。潘继敏找到三兄妹,语气严肃地对他们说:“明天必须得拿学费来。”后来三兄妹再也没有在学校里出现过。这件事对潘继敏的打击很大,再也不忍心向家长催款,只得拆东墙补西墙。

  “我们学校里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孩子,但是因为种种问题,他们无法继续升学。”潘继敏回忆起一位曾在作文里讲述自己和妈妈捡菜叶的女孩,从二桥小学毕业后,她去往浙江的一个鞋厂打工,以补贴家用。常年为鞋垫粘胶水的工作,让她的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回忆起这个孩子,潘继敏说:“如果她家庭条件正常,父亲还健在的话,她的命运也不会这样。”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顺利升学,把这个学校办下去。”在孩子和家长们的影响下,潘继敏办学的心渐渐坚定。

  让农民工子弟健康成长

  从建校时的100多名学生,到现在580名学生,16位教师,二桥小学成为柳州市最大的民办小学。从二桥小学毕业的孩子中,不少学生考上了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二桥小学教学口碑在家长中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家长慕名而来。

  讲故事比赛、书法比赛等……每隔几周,潘继敏都会为孩子们策划一些课外活动。二桥小学的孩子们玩在一起、相处融洽的关系,成了潘继敏最自豪的事,他认为,在二桥小学里,所有的小孩、家长相处融洽的状态是他办学的理想状态。

  在二桥小学中,爱心企业捐赠的图书室成了孩子们课后最爱的去处,每到下课时分,图书室里挤满了孩子。教室前的两张乒乓球桌则是男孩子们最爱的去处,球桌旁常常围着一圈圈的孩子,在等待着和小伙伴来一局乒乓球比赛。虽然教学条件比不上公办学校,但是潘继敏还是尽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3年来,从来没有家长对二桥小学表示不满。

  40出头的潘继敏头发已花白,回看自己在二桥小学任职的18年,虽然对精力、体力、脑力都是一个极限挑战,但他认为,接受二桥小学并把它办好,是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值的事。

  “以后这个地方可能将新起学校,这些外来的农民工子女们会由公办学校来接纳他们。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不久后,二桥小学将要拆迁,对于学校未来的规划,潘继敏坦言自己只想着做好当下。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