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质量安全 > 正文

记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俞明德
2019-09-12 18:50: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满头白发映衬下,88岁的俞明德胸前的红领巾愈加鲜艳。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从1949年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至今,耄耋之年仍作为浙

满头白发映衬下,88岁的俞明德胸前的红领巾愈加鲜艳。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从1949年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至今,耄耋之年仍作为浙江省温岭市少先队“终身总辅导员”,活跃在校园和孩子们中间。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金秋时节,正是江南作物充盈饱满之时。位于温岭城区前溪路一处老房子内,经俞明德修剪的蔬果花木已是枝繁叶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了一辈子少先队辅导员的俞明德深知,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也需要不断“修剪”“扶正”。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家知道什么含义吗?”在温岭实验小学,正当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抢答时,俞明德用自己穿的一件外套做起了示范。他故意把领口下的扣子错位了一个,没等扣到下摆,台下的孩子们已经笑成一片,“扣错了,扣错了!”

  “孩子们,是不是第一个扣子错了,后面很容易错?”俞明德的话让孩子们连连点头,“大家从小就要立志做一个走正路、树正气、追求真善美的人。”

  身为辅导员,身教更胜于言传。早些年,他和孩子们一起上街捡煤渣、做电灯罩、稻草里种木耳。为节约粮食,俞明德启发他们用袜子套洗碗水槽做成“节粮袋”,积起来的米送部队养猪。他还启发孩子们用另一种虫来除松毛虫害,获得了全国创造杯最佳奖。

  温岭市方城小学校长江国明说,70年来俞老师对下一代满腔的热忱、执着的情怀、循循善诱的教育始终如一。

  温岭靠海。俞明德寓教于乐,将海洋文明植入孩子们的童年。20世纪90年代,他创建“少年军校”“红领巾海洋文化”等少先队工作品牌。这些年,他带着孩子们开展“蓝色海洋拯救行动”等活动,在国内多地得到推广。

  “红领巾把我的心系了一辈子”

  70年的红领巾生涯,俞明德获得过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获评浙江省最美老干部,入选中国好人榜。

  “我这70年,用过或洗破的红领巾至少几百条,第一条最珍贵。”俞明德说。

  俞明德生于1931年。1949年5月温岭解放,18岁的俞明德当上了人民教师。后来,他看到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10月13日成立的消息,也申请成立了温岭第一个少年儿童队组织——紫皋乡少年儿童队大队部。

  “当时穷,我们的第一条红领巾,是把庙堂里的红幡扯下来,撕成了小布条,系在脖子上,感觉特别神气。”俞明德说。

  白天,俞明德给孩子们上课,晚上组织站岗放哨,唱革命歌曲,宣传土改,抗美援朝时又发动他们捐献鸡蛋充当军粮……在俞明德的带领下,队员从20多人逐渐发展到160多人。1955年9月,俞明德作为少先队代表,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红领巾也把我的心系了一辈子。”俞明德说。

  “少先队永远年轻”

  发黄的照片、用坏的相机、洗破的红领巾……俞明德简陋的书房,满是岁月的记忆。

  1991年10月,俞明德退休后,申请当了少先队志愿辅导员;10年后,又被任命为温岭市少先队终身辅导员。

  这个“终身”名副其实。俞明德拿起了笔,扛起了摄像机,每天往学校和孩子们中间跑,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他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起床,电邮采集的新闻稿。由于不熟练,打字只会“一指禅”,字号要用到最大,300字要敲一个小时,视力不好,桌上同时开着4个台灯……

  “零基础”的俞明德学会了上网、打字、发邮件、聊微信、浏览App。他说,只有不断地学才不会落伍。“像‘粉丝’‘赞’等热词,都是跟小孩子们学的,他们爱听,沟通才没距离。”他说。

  翻开俞明德的“发稿清单”,每年有300多篇。他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也通过宣传引起大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注。

  书房的角落里,俞明德的荣誉证书多得数不过来,然而,他最喜欢孩子们喊他一声“俞爷爷”,“这比拿了什么奖都开心”。

  如今,俞明德还有一大批青年“粉丝”。2015年8月,俞明德工作室成立,明确了三个目标: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施课程研究、培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室被全国少工委授予第一批“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

  “和孩子们一起,我永远年轻。”俞明德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保健”月饼不保健 “无糖”“素馅”套路多
下一篇:贝壳心选首批“服务之星”出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