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永庆永远活在平原新区人民心中
2021-09-24 10:50:46 来源: 评论:0 点击:
乔永庆永远活在平原新区人民心中
庆祝建党100周年 七品县长乔永庆电影即将开拍
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在这个祥和的节日里,为了满足原武封丘人民的多年夙愿,开始筹备电影的拍摄工作。郑州平原新区左一(外宣办女)吕玉琳,左二(党工委员)王相民,左三(区联主任)王长会和导演吴双洽谈拍摄原阳已故县长乔永庆的电影事宜。
一.乔永庆生平
乔永庆(1938.7-1992.6),男,汉族,1938年7月生,河南原阳人,1938年7月出生于原阳县韩董庄乡贺厂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任共青团原阳县委书记;1965年至1975年10年期间,乔永庆同志担任原武公社社长、主任、书记。1980年,任县委副书记、县长、政协主席及省第七届人大代表;1989年2月,乔永庆同志由封丘县调任新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主抓农业。1992年6月19日,乔永庆同志逝世,终年54岁。乔永庆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被誉为“引黄稻改的创始人”,“原阳大米之父”,“水稻书记”。
二.乔永庆在原阳
1965年,原阳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师寨、祝楼、韩董庄、葛埠口等四个公社中盐碱洼地最为严重的23个大队,归并为一个原阳特重灾社——原武公社,并任命乔永庆同志担任原武公社社长、主任、书记,这一干就是十年。
受黄河洪灾的影响,原武公社三万亩的耕田内涝严重,盐碱成灾,原武西街大队1000口人,仅25岁以上的光棍汉就有80人。全大队50%的人全年以讨饭为生。
他在深入调查中了解到,1958年这里曾进行过稻改,之所以失败,是只灌不排,致使盐碱更严重。
1968年,乔永庆同志在原武公社南关大队试种水稻600亩,因有灌有排,当年亩产达到450斤。1969年全公社种水稻面积上升到2300亩。1970年7000亩的水稻平均亩产304斤,破天荒原武公社由缺粮社跃为余粮社。1972年,水稻面积扩大到10000亩,占到耕地总数的三分之一。之后到1975年的10年间,原武由“三靠”公社(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治病靠免费)变成了“地成方、树成行,排灌畅通无阻挡”的豫北小江南,成了河南省的一面红旗,受到了河南省委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并引起美国、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国家的土壤专家前来考察、取经。
1975年,根据工作需要,乔永庆同志调任原阳县委副书记,继续领导全县的农业工作。
1965年到1975年10年间,原武公社在乔永庆的带领下,逐渐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依靠水稻解决了自己的温饱。原武公社粮食亩产从1965年的190斤增加到1975年的1500斤,由“三靠”公社(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治病靠免费)变成了“地成方、树成行,排灌畅通无阻挡”的豫北小江南,水稻成就深受河南省委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视,甚至引起美国、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国的土壤专家专程来考察、取经。
1973年,《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引来黄河水 碱区稻花香》为题目,对原阳县除盐碱收稻米脱贫穷进行了高度评价和赞扬,乔永庆当居首功。
三.乔永庆在封丘
1980年,乔永庆同志从原阳调至封丘工作,先后担任封丘县委副书记、县长、政协主席等职,并当选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
凡对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封丘、原阳、延津三县是豫北地区的贫困县,“原、延、封”就是贫困的代名词。
封丘同样地处黄河故道,世世代代,黄河带来的只有风沙、盐碱、饥饿和灾难。自1950年至1979年,吃掉国家统销粮四亿三千八百万斤(当年吃统销粮三千多万斤)。国家拨给封丘的救济款六千万元,生活贷款一千七百万元。乔永庆借鉴原武引黄稻改的经验,结合封丘当地实际情况,在沿黄河的7个乡93个村进行水稻种植试验,高渠引灌,低渠排碱,让封丘的2万亩水稻在第一年亩产就高达315公斤,结束了多年吃统销粮的历史。
刚到封丘他用最初的14天走遍了12个乡、26个村,向民问计。回到县委的头一个晚上,就向县委写出了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描绘出了封丘的引黄稻改蓝图。
他将封丘县“水稻办公室”设在距离县城30多里的水驿大队大队部一间屋子里。这间破旧不堪的房子,四处透风,但他一住就是4年。1980年4月,乔永庆在全县推广水稻种植万人大会上,现身说法,详细讲述了原阳县原武公社推广水稻种植后的巨大变化,指明了稻改是治穷致富的好出路,并立下军令状:“封丘人民吃不上大米饭,我甘愿辞职受罚。”
在封丘稻改之初,由于封丘没有种稻的历史,老百姓不接受种稻的提议,乔永庆同志集中带领封丘县大、小队干部和社员代表分三次到原阳县原武参观学习种植水稻的经验,但三次路过家门都未到家看一眼。
1982年,全县水稻种植由原计划的5万亩扩大到8.9万亩,很多地块单产达到600公斤。1982年,闫寨村种植水稻1500亩,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00万斤,人均产粮2300斤。水驿大队人均产粮也超过了1吨。
漫漫十几年间,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盛夏酷暑,他经常骑着自行车跑几十里路检查水稻长势,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困难……
因乔永庆同志在封丘引黄稻改的成功,《河南日报》1987年5月13日第二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水稻书记”乔永庆》,称“乔永庆,封丘人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乔永庆同志在封丘县工作了10年,他临走时,封丘的水稻亩产都在1000斤以上。《河南日报》发表《封丘人民绘出美丽的图画》,表彰他领导封丘人民引黄稻改取得的成功。
乔永庆同志引黄稻改不仅富了原阳,富了封丘,也对周边8个省、县的农业生产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乔永庆同志在封丘县工作了10年,分管三农期间,他还主抓节柴改灶工作,因成绩突出,出席了全国节能会议,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接见,《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县长当上“灶王爷”》,对其该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这期间,乔永庆同志还分管过政法工作。他主抓政法工作的三年间,封丘县连续三年在河南省政法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因他工作突出,引得公安部部长前去视察,《人民日报》也予以报道。
四.委以重任
1989年,乔县长的糖尿病出现了并发症,全身浮肿,脚肿得穿不上鞋。1989年2月,乔永庆同志由封丘县调任新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主抓农业。让他一边工作一边看病。他却依旧拖着虚弱的身子到原阳去搞调研,到封丘去指导水稻生产。
由于长期拼命工作,乔永庆同志之前就患上糖尿病、高血压、肾炎、心脏病,他常常将药带在身上,随时服用,随时注射。脚肿得穿不上鞋,就用剪刀把鞋帮剪开,趿拉着。他不顾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劝阻,仍常年带病工作,从没有把自己的疾病放在心上,他不相信疾病会击倒他,以致耽误了医治,终于发展成为不治之症。
1992年6月19日,乔永庆同志逝世,终年54岁。“为党为国勤政爱民当做终生事业斯人无处不建功,治沙治碱引黄稻改费尽毕生精力百姓有口皆是碑”,这幅挽联高度概括了乔永庆同志的一生。
五.宣传报道
1973年,《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日报》等媒体先后发表长篇通讯《引来黄河水,碱成稻花香》。1975年,《河南文艺》发表长篇通讯《盐碱地上大寨花》,对乔永庆同志引黄稻改再次进行宣传和歌颂。1987年5月13日《河南日报》第二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水稻书记”乔永庆》;《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县长当上“灶王爷”》。1995年第10期《中华儿女》杂志发表长篇文章《“原阳大米”之父乔永庆》。2002年,《中华儿女》(海外版)再次刊载《“原阳大米”之父乔永庆》。2001年4月,新乡市委主办的《新乡观察》发表文章《原阳大米之父--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乔永庆》。2002年,新乡市委宣传部、政研室主编《新乡五千年》刊载文章《稻县长乔永庆》。2003年2月13日《大河报》配发图片,发表长篇追忆文章--《原阳大米之父“流芳乡里”》,继续追寻乔永庆同志的足迹。2011年5月,《新乡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乔永庆,大米人生》。
王保 杜彦彪 河南报道
相关热词搜索:
评论排行
- ·温家宝 中华民族铮铮铁...(9)
- ·新藏线:云端上的生命线(6)
- ·三亚“最牛”违建楼被拆...(5)
- ·山东现房销售9月起试行 ...(4)
- ·70城市房价50个环比上涨...(2)
- · 河南淅川城管执法车自...(2)
- · 邓州市陶营乡私买私卖...(1)
- ·朱列玉:修改贪污受贿量...(1)
- ·《喜羊羊》《熊出没》被...(1)
- ·海南省卫生厅两干部受贿...(1)
- · 是谁在为中央反腐唱反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