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法治 > 正文

人的自由化和新型城镇化
2014-01-19 14:42:49   来源:   评论:0 点击:

人的自由化和新型城镇化自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执政以来,在经过针对城镇化走向的一番争辩后,更为可取的城镇化改革思路已更清晰,过去曾构筑...

                 人的自由化和新型城镇化



自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执政以来,在经过针对城镇化走向的一番争辩后,更为可取的城镇化改革思路已更清晰,过去曾构筑在钢筋水泥基础上的城镇化如今已经被扬弃。

传统城镇化的弊端

历史的经济变迁告诉我们,在自由化经济当中,城镇是生产和贸易结成的果实。但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城镇化被人为的扭曲,基本上,中国的重工业城市是在有意牺牲农业及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

政府人为地压低农产品价格,在工业和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不平等关系中发展工业,或者说以农业来补贴工业,结果,大型工业城市背后是一个羸弱的农业。

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和农业的不平等关系并无太改观,地方政府官员不惜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构筑城市工业发展,换取其个人赖以升迁的“GDP”(经济增长)政绩。

结果,一个又一个外表光鲜的城市造了出来,农村年轻人被吸引去城市寻梦;一个又一个“老人化”的农村出现了,根据新华社最近的报道,如今各地农村中,55岁以上的农民成为农业“主力军”,另一方面,乡愁也随着每天几十个村庄消失而消失。

缺乏根基的城镇化似乎使城市和农村两败俱伤。

在许多城市,高楼底下空荡荡不见人影,被戴上“鬼城”的称号,而日益扩大的城市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不平等,城市中涌现新的边缘人群,即现有户籍制度之下一些即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农村的“灰色人口”,具体指的主要就是那些在夹缝中生存的农民工及其子女。

城镇化不是乌托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或者说有52.57%的人居于城市,但仅27.7%拥有城市户口。

中国的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释放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造成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大潮。

但时至今日,过多农业劳动力流出,却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

中国的城镇化改革需要从制度上而不是从钢筋水泥上着手,2009年以后,许多地方开始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进入到城市的人口,更容易获得城市户口并真正成为城里人。

根据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2020年,要解决约一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一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一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也开始纳入同步的考量当中。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尽管传统城镇化的弊端重重,但城镇化的进程不会就此止步,因为中国的城镇化率远远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

但是,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是伴随着农业的现代化而发展起来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为因果,城市和农村人的身份也开始趋同,后者转变成职业性质的农民,另有更多的城市人厌倦城市生活选择到农村居住。

12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到,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的城镇化改革思路已经不排斥乡村,人们或许更能接受一个有着城中村,村中城的城镇化。农村工作会议还提到,要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一般而言,农村是美丽和更宜居的,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有着更大的生产力,这些是农业和农村吸引人的地方。

城市则可以为更多人提供就业,而它在政治、文化、科学、教育等方面的丰富多彩永远吸引着年轻的追梦人。新型城镇化改革应消除现有制度的藩篱,为人们自由选择居住在城市或乡村提供可能性。

相关热词搜索: 自由化

上一篇: 政府办公楼5年不挂 牌 四川郫县
下一篇: 北京去年查处15名厅局级干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