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者来信 > 正文

政策发力,打造山西农民的幸福生活
2015-10-19 09:08:32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山西工作的一个重点。可以这么说,山西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为促进农业、农村和农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山西工作的一个重点。可以这么说,山西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为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收入增长,近几年来,我省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三农”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目前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在近日结束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省农业厅厅长关建勋受省政府委托作了相关报告。随后,国庆长假期间,记者又深入基层,对平陆县窑头村进行了采访,以期通过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让读者了解我省“三农”的真实情况。

  金秋十月,一个收获的季节,记者和几个老乡一起驱车,回了趟位于运城市平陆县的老家,一路的丰收美景尽收眼底。就在距离娘家门口不足百米的下车之地,一大堆被扒了外皮的玉米呈现在记者眼前,金灿灿的有点亮人眼球;不远处,一大片刚脱粒的花生米在红着脸晒太阳……

  老人们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现如今,农民群众已不仅满足于手中握有稳定的粮食,而且要实现收入的增长,同时,还要生活在更加美好的环境中。

  农民越来越富裕

  基层视角:

  在平陆县窑头村一块地头,记者遇到了正在收割玉米的小云。在她休息的间隙,记者与其攀谈起来。

  说起家里的收入,小云有点兴奋:“我家的收入还行吧,就眼前的这两亩地,原来不太平整。两年前,国家出钱把它整平了,现在我们用的老年代步车都能直接进庄稼地。因为是水浇地,今年就收了两茬庄稼,小麦收了1400多斤,玉米估计能收2000多斤。按照市场的价格,能卖不少钱呢。当然,我们也投资了不少,主要是化肥太贵了。”

  “化肥太贵?种子不贵?还是你家的种子用自家前一年产下的?”

  “不是,种子是当年买的,只是买种子时我们自己先花钱,过一段时间,国家就会把这部分钱返还给我们,同时还有种粮补助。”省府声音:

  9月23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农业厅厅长关建勋受省政府委托作了相关报告。

  他介绍说,从2009年起至今,山西省政府已连续7年出台80多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涉及资金85亿多元。其中,用于扶持粮食生产的补贴政策有4大类、20多项,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技术推广应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种粮直接补贴等,涉及资金20多亿元。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玉米差价补贴、农业灌溉用水补贴、杂粮补贴、马铃薯补贴等政策,无论是力度还是范围,在全国也少有,充分调动了各地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科技人员支农兴粮“三个积极性”,全省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4900万亩,其中夏粮稳定在1000亩以上。

  同时,我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几年每年投入资金近30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00多万亩。加强耕地地力培肥,近几年全省有机肥施用面积每年达到2500万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800万亩。

  不仅如此,去年以来,我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出台了五年规划纲要,决定每年整合资金1亿元,培育1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向全国推广我省“两精三教四结合”的培育模式,并把我省列为全国两个整省推进试点之一。同时,我省还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省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7.96万家,认定家庭农场8663个。

  此间,山西特色也打出了品牌效应,粮食、杂粮、畜牧、设施农业、果业、中药材、酿造七大产业振兴翻番工程,推动农民收入翻番,各个产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快最好时期。特别是近3年来,省政府及时协调解决了80多个重点投资项目的用地、用电、信贷、担保等一系列困难问题,全省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由2011年的不到100家增加到190多家,大象、粟海、锦绣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临汾澳坤、运城长荣等8家企业成功上市。去年,全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1252亿元,成为我省又一个千亿元支柱产业。

  我省还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业企业落户,比如新西兰恒天然、泰国正大及国内的宝迪、温氏等来晋投资,2014年就完成投资887.7亿元,今年1-8月份,全省完成投资782.3亿元,全年预计可完成投资上千亿元。

  这些措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全省粮食总产量2012年、2013年分别登上了120亿公斤、130亿公斤两个大的台阶,去年达到133.1亿公斤,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今年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夏粮再获丰收,单产再创历史纪录。

  2012-2014年,全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先后突破6000元、7000元、8000元大关,增速超过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24∶1缩小到2.73∶1,今年上半年达到4178元,同比增长8.7%,继续保持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势头。

  农村越来越美丽

  基层视角:

  早上6点刚过,平陆县窑头村50多岁的袁阿姨就穿上黄大褂,扛上大扫帚走出家门,来到自己所负责的那片卫生区开始清扫,并随时把路面上的落叶等垃圾装入保洁车,最后运到垃圾集放地。不一会儿,那片还有落叶的街道便整洁一新了。

  袁阿姨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和村里的几个村民一起当了保洁员,在美化村里街道的同时,自己每月还有好几百元的收入。在窑头村,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到各家各户大门口,并与各家院内的水泥地面相连接。可以说,只要不是去地里干农活,大家可以不粘一星泥。

  其实,袁阿姨只是我省目前负责村容整饰的7.3万名保洁员中的一员。她所负责的卫生区也只是全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角。省府声音:

  在所作的报告中,关建勋介绍说:我省山区面积大、山庄窝铺多,采煤沉陷、地质灾害严重,农民安居问题突出。因受采煤沉陷和地质灾害影响,全省2008个村79.5万人需要搬迁。因为地处偏远、脱贫难度大,全省还有8642个山庄窝铺需要整体搬迁,56.2万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需要进行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欠账多,道路标准不高,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粪污乱流、废弃物乱堆乱放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同时我省村小、村散,随着农村人口大量转移进城,出现了一大批“空心村”。

  为改变这一状况,去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工作,重点实施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四大工程”,并将这项工作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推进。

  为此,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2020年)规划纲要》,分年度制定了行动计划;配套出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方案》等一系列实施意见,形成了以完善提质与环境整治为基础、安居工程为重点、示范宜居为引领,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建设格局。

  李小鹏省长先后四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和省长碰头会,听取工程预算和资金筹措的汇报,经过多次与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住建厅、国土厅、环保厅等部门进行讨论研究,落实“四大工程”7年总投资990.5亿元。在争取中央资金、新增省级资金、落实市县配套资金的同时,争取金融支持,协调国开行贷款104亿元,同农发行达成贷款意向300亿元。

  省政府还决定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工作步伐,将任务完成时间从2020年提前到2017年,以解决群众困难。此间,下放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有效解决项目前期手续重叠、市县两级重复审批的问题。优先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014年农民安居工程项目用地全部占用留省指标。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部分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引入社会资本。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截至目前,“四大工程”完成投资264亿元,建设县乡村公路1722公里,解决了9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70余万群众住房安全问题,9785个村完成村容整饰,配备保洁员7.3万人、清运车3.5万台、垃圾收集点5513座,300个村污水防治工程开工建设,2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开展创建,农村环境面貌正在朝着更加宜居的方向发展。

  实现小康,还需再努力

  基层视角:

  “我希望家里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可是,从不交公粮,到国家开始给粮食补贴已经好几年了,我家每年的收入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我家的孩子却在一天天长大,明年就要中考了,接下来肯定要花不少钱。为了这,我和孩子的爹已经商量好了,这秋收过后,他就去外地打工,好给家里增加点收入。只是听说,现在,外面的钱也不好挣了。”在与记者聊及家里的收入时,正在自家院里削柿子皮的平陆县窑头村的小李有点担心。

  其实,对未来收入能否稳定增长、生活水平能否继续提高的担心,在山西,绝非小李一家。而他们所担心的问题,正是政府目前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省府声音:

  在所作的报告中,关建勋介绍说:当前,我省“三农”工作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新老问题交错,改革发展难度增大,比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难度增大,我省“水瓶颈”制约、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彻底扭转,农业生产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年入夏以来,我省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加重,全省1201万亩农作物因旱减产。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经营性收入增长空间越来越小。受经济下行影响,农民外出打工困难、就业不充分,工资性收入增速在逐步放缓,特别是全省农民收入6000元以下的县还有39个,2000元以下的村还有1418个。这些地方条件更差,增收难度更大。加之,农业经营体系还不完善,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农业投资机制、金融扶持机制、风险补偿机制等还不健全,资源定价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奖惩机制等仍然缺失,这些也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这意味着,山西要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按照关建勋的介绍,“十三五”时期,我省将通过保护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开展高产创建、推广实用技术等,提高粮食产能,力争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0亿公斤以上;通过发展高效农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农民外出务工、抓好惠农政策落实,促进增收,确保到2020年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通过构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六大区域、实施八大产业提升工程,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走出一条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同时,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激活各类农业生产要素,凝聚起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大力量。

  本报记者 贠娟绸

  评 论

  种地,也要逆向思维

  下乡采访时,一位朋友给笔者讲述了他自己近三年的种植经历:2013年,他种了一亩西瓜,除去各种开支,他净赚了4000多元。在这样的赚钱效应下,2014年,他种了10亩西瓜,期望能有好几万元的赚头。但是当年,仅仅在他们村就有好多人家种西瓜。结果,他的10亩西瓜净收入与前一年1亩西瓜的净收入相差不了多少。到了今年,他觉得去年西瓜不太好卖,今年行情应该能不错,于是种了4亩西瓜,结果,净收入超了预期。

  当然,笔者的这位朋友对今年西瓜行情的判断可能是蒙对了,但他至少运用了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对市场进行了判断。许多成功的例子都显示,种地,不能盲目跟风,只有逆向思维,才可能为自己的种植提供最大的保证。

  农民是弱势群体,素质不高,在经营田地时,往往“人家种啥我种啥”,这种情况在种植粮食时,问题还不是很大。只是,农民要增收,靠种粮是不可能的,更多则是依赖于种植经济作物。而经济作物的市场价格变动太大,搞不好,可能卖不出去,果贱伤农、菜贱伤农等事件屡见不鲜。

  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比如,建立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将收集到的各类种植信息及时在网上予以公布。这些信息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实地调研采集,也可以让村干部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挨家挨户采集整理所得,并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准确率,让这些信息成为指导农民种地并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的指南。之后,这些调整后的各类信息也要及时上网发布。

  当然,政府的有所作为,最好只是通过这些信息对农民的种植起指导作用,而不是要未经充分论证就搞个苹果乡、药材种植基地之类的想当然的项目。

  对农民而言,一定树立风险意识,明白任何一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是有风险的,而且是收入越高风险越大。应该在这种意识支配下,提高自身素质,充分运用各类信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去选择自己的种植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游泳,既避免了羊群效应,也为自己的希望提供了最大的保证。

  当然,逆向思维,并不是说别人种了棉花,自己就不能种,而是要学会判断。比如说,自己所在的地方,已经成了苹果之乡,那么,到收获的季节,就一定会有人上门收获,而自己为避免雷同,独自选择了种植樱桃,那就会出现销售难这个大的问题。

  故此,种地,应提倡逆向思维,但也要审时度势。

相关热词搜索:山西 农民 政策

上一篇:天安门旁胡同区启动腾退:20平方米可补300万
下一篇:8月70城房价61个同比下降 长沙跌5.9%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