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调结构促改革第一目标
2016-01-26 20:20:38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5年,全省各级农经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

 2015年,全省各级农经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一是农业综合产能有了新提升。粮食总产712.3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单产连创历史新高,达到437.7公斤,居主产省第二。主要农产品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二是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新跨越。连续迈过1万、1.5万元关口,2015年突破1.6万元,增幅连续六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持续缩小。三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居全国第一,设施农业面积五年翻了一番,高标准农田比重超过50%,职业农民培育程度23%。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6:1,农产品网上营销超过200亿元,休闲观光农业年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四是农村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的行政村、涉及面积均超过90%,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超过2.8万家和7.2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超过47%,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村5010个。

  “十二五”是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全力突破瓶颈制约,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16年突出抓好“三个着力”,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着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突出产能建设保供给。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但必须巩固和提升产能,推进规模化粮食产业基地建设,提升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加强永久蔬菜基地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推进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提高设施农业建设水平和规模健康养殖水平,实现“菜篮子”产品质量品牌效益提升。突出市场导向保效益。大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深入开展农产品境外促销活动,组织好全省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加强国内高端市场的培育和促销,鼓励扶持农民合作社销售联社抱团进城直销。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大“一村一品一店”推广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市场信息服务。突出绿色发展保安全。加快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稳定、产业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坚持“产、管”两手抓两手硬,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抓好从养殖到屠宰的兽医卫生全链条风险控制。继续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探索推广规模经营条件下的农牧结合新模式。突出科技创新保优势。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保护和提高江苏农业的竞争优势。重点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本增效技术等方面,集成创新一批“苏”字头农业科技成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云平台”服务。总结推广50种以上间套复种、综合种养的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片、示范基地和示范点。

  以农民得益为立足点,着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落实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推动“确权、赋能、搞活”,积极探索实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程,新培育职业农民20万人;培育以家庭农场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场300家;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整体推进县行动,支持家庭农场联合组建合作社,鼓励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和销售联社,新认定省级示范社500家;大力发展农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2016年底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并实现省市县信息应用平台互联互通,确保确实权、颁铁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全覆盖步伐,逐步拓展功能、强化服务。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抓好经营性资产量化、资源性资产确权、公共服务性资产管护,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成员收益。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地方立法,赋予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为全国探索经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按照农业部、财政部要求,加快组建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全面启动县级试点,推动金融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等政策意见落实,促进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

  以农民共享为落脚点,着力挖掘农业农村发展潜能。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多渠道挖掘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让广大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更多获得感,成为农业现代化最大受益者,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多种模式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促进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培育多元化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以及创新产业链和农户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的好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农民实现创业增收。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把更多的青壮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培育成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和农业企业创办者,扶持农民创业园、创业点建设,集成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创新创业。推进公共财政更加聚焦农民,让农民获得更多政策红利。推动财政扶持向农民倾斜,在扶持主体上,更多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推广财政性支持资金折股到户。在投入方向上,主攻现代农业关键环节,重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完善扶持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相关热词搜索:农民增收 目标 结构

上一篇:农业专家下基地指导 大棚内烧木材帮小番茄御寒
下一篇:菅宝珠:中国最害人的10大习惯用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