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中生田间地头学农一周 校长劝家长缓解焦虑
2017-11-03 09:07:22 来源: 评论:0 点击:545
金秋十月,收获时节。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王庄村的中国农机院北京农机试验站院内,一群初中学生在田间地头开心地忙碌着。
正在接受学农教育的初中学生,手拿刚收割完的水稻,准备运到脱粒区进行传统人工脱粒。肖作岭/摄
有的同学等不及轮流使用的铁锹,手脚并用地在芋头大叶子下刨土;有的兴奋地坐在播种拖拉机上摸这摸那;有的推着满载稻穗的独轮小车高声欢唱;有的蹲在煮红薯的大锅旁搧风生火,被烟呛到咳嗽也不愿离开;有的端着一盆牛奶蹲在牛舍旁,充满爱心地为小牛喂食……
“一周的学习,影响学生一生”,这是北京市正在推广开展的初中生“学农教育”实践活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农机站学农基地采访了赶来看望师生的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郭涵。
学生在学农课程中学习蒸馒头花卷,图片为他们的创意作品。一零一中初二年级家委会提供
物质富足时代的中学生也应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幸福感
“教育不只是头脑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系统的教育。学业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应该是人生的知识。孩子的经历、见识丰富些,以后碰到人生的各种困难时也能自我排遣。”郭涵非常支持学生多接触社会,并积极地为学生争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资源。
“在这里学农,有一周充裕的时间,课程设置丰富,学生要做很多东西,能增长见识,这对人的一生来讲很有价值。”谈到学农的好处,郭涵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学生要走向未来,就要了解国家的国计民生。比如三农问题、精准扶贫问题等。了解这些问题,需要借助感性的东西。学生通过学农,可以增强他们对国情的了解、民生的了解、农业的了解。虽然程度尚浅,但会有一些学生感兴趣。现代农业比传统农业改变很多,比如一些转基因食品的出现。民以食为天,食品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也许有的孩子在考大学时对农业感兴趣,走上农业的道路。今年我们学校高中毕业的一名学生,就是因为在中学期间喜欢研究转基因问题,最后考上了中国农大自己的心仪专业。”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郭涵校长有过插队经历,看着自己的学生磨豆腐、纺织、做手工劳动特别亲切,她用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大家,“这种亲身的体验和在书本上看到的农业是不一样的”。
这次学农,郭涵有意打乱了平时上课的行政班级而组建了学农班级,让大家认识更多的同学,“同伴间在一起住感情是不一样的,同寝经历对这个时代的中学生尤为可贵”。
因为对农村、农业、农民,对粮食有着特殊的感情,郭涵说,今天的很多家长、老师也没体验过农村生活。她在教师动员会上说,“先不用讲育人的意义,单说生活中有这么一段学农经历,未来的回忆都充实”。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学农活动中,学生们三餐前必须诵读的《朱子治家格言》。
当他们将汗水滴入了土地,将专注力投入了馒头花卷的制作,同学们对文中含义的理解,恐怕不是平时的背诵那么简单了。有的学生蒸好的花样馒头不舍得吃,装到行李箱里准备带回家送给父母;有的在饼干上刻上老师的名字,送给老师。“学生们学会了感恩,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这难道是目标教育可以达到的吗?”郭涵反问。
北京一零一中学郭涵校长来到学农基地。
目标教育被奉为家长成功学 家长要缓解焦虑放眼未来
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目标教育是许多人信奉的家长成功学。
“家长的焦虑是一份天然的感情,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如何给孩子找好定位。人类拥有的多元智能有八种,比如最近提倡的工匠精神,任何一个职业都会有光明的前景。”郭涵指出。
不少来农场观摩的家长向郭涵校长反映:“很少看到自己的孩子那么快乐、兴奋,忙的满头大汗还高声唱歌。”“本来和青春期女儿紧张的关系也得到了缓解,看见孩子开心地笑了。”“本来总看手机冷着脸对自己的孩子,现在话特别多,好像又找到了他童年的感觉。”
郭涵校长顺势开导家长们——
对于孩子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家长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目标要现实,不能全是清华北大常青藤,避免职业崇拜。家长要接受现实,孩子能够自食其力,拥有健康的身体,现在打下基础,将来能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给予孩子获取幸福的能力,家长就尽责了。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很正常,证明他要独立、要表达,但是他们的能力却达不到自食其力,所以内心有很多矛盾痛苦。所以,家长要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学生是人,有主观能动性,不能当成自己塑造的对象。
当然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家长要平等,要能聆听,要根据孩子的智力结构、情商、兴趣去制订孩子的人生规划。
教育要看得宽,要超出一间教室、一个操场、一所学校;要看得远,要超过一堂课、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要看到孩子整个漫漫人生的发展。
郭涵认为,家长焦虑的根子,是在各类教育机构的煽动下,大家无暇打开心胸放眼未来。学农就是一个案例教学,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在这一周中集体精神的培育,组织纪律性的加强,开阔眼界、增强对世界的认识等教育成果。“而这些成果将是潜移默化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学生享受了过程”。
“你永远不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惊喜。隐藏多年的地下宫殿,尘封许久的神秘村落,不为人知的史前文明,或只是一棵在土中等待被发现的小生命。我恍然大悟,原来眼前这一片绿油油的心形‘大荷叶’就是芋头的叶子啊!我等不及拿到小组里轮流使用的铁锹,手脚并用地在土里刨了起来……”这是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二年级的一位学生在学农日记中记下的心理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的生活教育理论,学农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人和土地有天然的亲近感。悄然无声的土地里孕育着精彩的生命,世间万物在大地的怀抱中繁衍生息。才一周的学农生活,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写文章如此的信手拈来,家长应该多么地欣慰,我们已在孩子们内心播下了农业的种子,希望家长精心培育,静待花开。”郭涵校长说。
上一篇:组织干警听取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
下一篇:"当阳"抄成"灌阳"? 政府官网现"神借鉴"扶贫总结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评论排行
- ·温家宝 中华民族铮铮铁...(9)
- ·新藏线:云端上的生命线(6)
- ·三亚“最牛”违建楼被拆...(5)
- ·山东现房销售9月起试行 ...(4)
- ·70城市房价50个环比上涨...(2)
- · 河南淅川城管执法车自...(2)
- · 邓州市陶营乡私买私卖...(1)
- ·朱列玉:修改贪污受贿量...(1)
- ·《喜羊羊》《熊出没》被...(1)
- ·海南省卫生厅两干部受贿...(1)
- · 是谁在为中央反腐唱反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