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者来信 > 正文

70.6%受访者直言中国慈善事业透明度待提高
2016-03-16 07:19:59   来源:   评论:0 点击: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进行了审议。中国慈善事业下一步如何发展,备受社会关注。  中国青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进行了审议。中国慈善事业下一步如何发展,备受社会关注。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16全国两会期间,通过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6%的受访者感到我国慈善事业透明度不够高。60.6%的受访者认为,建立一部系统完整的慈善法对慈善事业加以规范,是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

  尚善基金会是一家专门关注抑郁症问题的公益组织,基金会秘书长伍华称,大部分公众不太了解如何面对和陪伴抑郁症患者。“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参与到我们基金会的活动中,这些人包括病友、已痊愈的患者、热心公益的人”。

  调查显示,10.8%的受访者经常参加慈善活动,43.5%的受访者有时参加,38.5%的受访者偶尔参加,7.1%的受访者从不参加。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表示,虽然这几年我国慈善业发展比较快,但与西方国家总体水平相比仍比较落后,“捐款数量上,美国一年的社会慈善捐款大概3000亿美元,我国是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我国慈善事业还存在哪些问题?调查中70.6%的受访者认为是透明度不够高。

  邓国胜认为,可通过慈善法强制慈善组织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若不披露则进行相应惩处,“也需要借助第三方社会力量,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督和评估”。

  调查中,51.0%的受访者直言慈善事业的问题在于,慈善活动多以捐助为主,形式单一;48.3%的受访者表示是慈善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其他问题还有:组织建设不够规范(43.2%),管理机构不明确,监管成本与风险过高(41.8%),慈善途径匮乏,具体实施操作上还不完善(36.6%),慈善工作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督(35.5%)。

  北京师范大学大四学生黄婕(化名),因在校白鸽志愿者协会表现突出,被推荐到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实习。她认为,我国慈善行业内部应制定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规定慈善事业工作人员薪资、相关慈善工作对资格证书的要求、如何募捐以及募捐所得如何使用并公开等,以保证慈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慈善机构的良好运转。

  邓国胜表示,我国慈善组织的行政化色彩还比较重,这也导致慈善组织缺乏活力,公信力不够。此外,慈善组织的自主性也不够,“规模小,能力弱,能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与社会对慈善事业的期待存在差距”。他还表示,慈善事业管理的体制、制度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关于慈善法草案说明时提到,草案中不再要求设立慈善组织必须有业务主管部门,这意味着将打破我国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

  调查显示,73.4%的受访者认为公民的慈善理念是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2.3%的受访者认为媒体的宣传力度是重要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有:政府重视力度(51.4%),社会组织的作用(51.0%),慈善参与渠道(41.8%)。

  伍华建议,慈善法通过之后,相关细则要尽快研究出台,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基金会上,政府可以适当放开小型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他还表示,围绕环境保护、关爱弱势、身心健康等议题开展公益教育,鼓励年轻人深入实际、了解社情、思考成长,是发扬慈善理念的重点。

  邓国胜表示,目前我国第三方监管机构不够成熟,数量很少,政府可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措施促进发展。结合政府、第三方的监管能力,对慈善机构进行甄别,取得更好的成效。

  如何有效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建议建立一部系统完整的慈善法,对慈善事业加以规范;59.1%的受访者认为需对慈善公益组织的认定机构、注册流程予以明确;58.3%的受访者直言社会组织要承担起相应责任。其他还有:成立慈善监管机构,保障慈善事业透明运作(48.8%),开放个人慈善基金(34.5%),建立统一的公益慈善组织登记管理体制(33.0%)。

相关热词搜索:受访者 透明度 中国

上一篇:让“共享”理念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下一篇:70.6%受访者直言中国慈善事业透明度待提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