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者来信 > 正文

高温坚守的背后缺了什么?
2016-08-01 08:19:59   来源:   评论:0 点击:

  北京7月30日消息(本网 记者王震李苗苗)报道,正值三伏天,全国多地都处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天气状况下,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一周发布

  北京7月30日消息(本网 记者王震李苗苗)报道,正值三伏天,全国多地都处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天气状况下,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一周发布高温预警,预计我国南方大部地区的高温天气状况将持续到本月底。也正是在南方炙烤天气背景下,多地拉响高温红色预警,长三角大部地区的高温纪录不断被刷新,上海四天两次红色预警。与此同时,7月31日至8月4日,北方地区高温强度将进一步加强,范围也将扩大。其中,内蒙古、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吉林等地将出现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将达到35~38℃,局地可超过40℃并将接近或超过历史极端最高气温。
  似火骄阳炙烤着大地,别说跑步锻炼,徒步行走都需要勇气。这些天,当大部分人在躲避酷暑时,却有这么一群人必须顶着烈日或战高温辛勤工作,他们是消防员、快递员、送餐员,也有在操作间里为大家挥汗如雨、烹制佳肴的师傅们。
  一线工作者忍受烈日酷暑
  郑州市消防支队友爱路中队的消防战士说:“灭火防护服很厚,它穿进去就感觉汗一下就引出来了。穿着是挺热的,穿什么主要看火场的警戒级别了,有防火服和避火服,比这种衣服还厚实。”
  即使天气炎热难耐,消防官兵的集训一刻也不敢放松,每天的全装备快速穿戴训练就是其中的必修科目。消防官兵说:“气体是从钢瓶里出来,是密闭的,外面的气体是进不去的。记者:这会儿能够交流么?消防官兵:交流肯定是比较困难的。”
  穿戴灭火防护服的小伙叫彭晓昆,他告诉记者,灭火防护服不仅是服装,还包括一台20多斤重的空气呼吸器:“这套装备大概有20多斤,加上防护服有40多斤。戴着全套40多斤的装备,手提20斤重的消防水管袋,彭晓昆和战友高帅豫一同一路狂奔冲进训练楼二楼,烈日下的密闭装备,负重快速攀爬,器材精确设置,时刻保持环境观察,这些训练对消防官兵的体力和毅力都是极大的挑战。高帅豫说:“穿上非常热、非常闷的感觉,全都是汗,鞋子也是湿的,感觉湿漉漉的,被汗水侵湿时间长了,都发白了。差不多有十几个小时。”
  最近几天,连续的高温再次让郑州进入“火炉”之称的行列,今天上午记者手中的温度计指针已经指向了36度。百世快递的快递员袁乐乐顾不上擦额头上的汗水,将上午的最后一件包裹塞进了快递自助柜,记者注意到,袁乐乐自备了一件白色防晒服,他解释说,炎热天气工作的时候很容易把上衣湿透,防晒服能保持一定的干燥:“皮肤不会晒得那么黑吧,但是热还是很热的,多的话就是连着爬4、5个六楼的也挺多的。”
  为躲避正午的太阳,外卖点餐也成为不少上班族的首选。小张是负责郑州东区CBD区域送餐的外卖小哥,上午11点后,一天中最热的时刻逐渐逼近,小张一天的工作则要拉开序幕,手机上他的订单提示音一个接一个响起,穿上送餐专用马甲,骑上电动车,小张踏上了一天的送餐之路:“11:30开始忙,超级忙,送的快的话12:30能送完,慢的话要到1点,有时候可着急,他不下来,他会耽误下一个顾客的送餐时间。” 12点,第一轮送餐结束,记者手机上显示的实时气温是38度,此时小张的头上全是豆大的汗珠。小张告诉记者,不管是前段时间的暴雨还是最近的高温炙烤天气,繁忙的外卖小哥不是在饭店等餐,就是奔波在送餐的路上
  持续的高温天气对于饭店的厨师来说,每当走进厨房就像进入了“烤箱”一样,在郑州桐柏路旁的一家烤鱼餐厅内,厨师长唐培焕挥汗如雨,一会功夫地上就一滩水。他说:“我们这个锅每天走在烧,那温度直接就顶上来了,最热的时候能达到50多度。我一般是不怕热的但是那火熏得一直流汗,需要备着毛巾一直擦汗。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从后厨出去的话,感觉外面还是挺凉快的。夏天热的话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这是天气原因,干每一行都比较辛苦,每行每业都是很不容易的。”
  入伏以来,安徽南部地区出现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作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的安徽蚌埠港,受持续高温影响,港口集装箱和吊机整日处于暴晒状态,港口码头热浪滚滚。
  上午九点钟,蚌埠港口的吊机已经全部处于开工忙碌状态,港口码头上没有任何阴凉地段,水泥地面在太阳的炙烤下,热浪蒸腾直扑脸面。吊机操作员潘锦涛,带着手套爬向20多米,有近10层楼高的吊机操作室。蚌埠港吊机操作员潘锦涛说:“上吊车的时候,必须要带手套,不带手套的话是比较烫手的,铁至少有50度左右。”
  以前的吊机操作台被员工称为“铁包肉”,“大蒸笼”,现在的操作室里安装了空调和电风扇后,烈日当空下吊机操作员可以在稍显清凉的吊机内,认真工作了。潘锦涛说:“以前没有空调,就一个电扇,感觉就像在焖罐一样,现在你看有空调了,像单位防暑降温的东西啊,水啊,冰棒啊,都能保证到位,现在比以前好太多了。”
  在安徽铜陵市黑砂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现场,几十名建筑工人正在光秃秃、没有任何遮阴的河岸边施工作业。今年59岁的周守义头戴着安全帽,汗水不停地从帽檐下滴了出来。尽管身上的衣服和穿在外面的马甲早已被汗水浸透,老周也没时间用肩上搭的毛巾去擦拭。周守义说:“我们衣服湿掉,太阳一照,吃完饭就干了,又穿在身上了,在外面工作就是这样。”
  面对入伏以来持续的高温酷暑天气,老周和工友们只好避开全天最热的时段进行施工。周守义说:“早上6点半到这个地方,到11点我们就要去吃午饭,下午三点干到晚上6点半。”
  老周说,尽管工地上配备了空调和防暑药品,但这么热的天还是让人吃不消,现在他们只盼着气温能降一降。周守义说:“就看天气了,温度下降我们就快活些,如果温度不下降我们就继续干嘛,因为工地还是有任务的。”
  在铜陵市淮河大道南段,环卫工人姚继红把自己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以抵御路面滚滚的热浪。从凌晨5点钟到中午12点,她一直在燥热的马路上奔忙着。姚继红说:“反正怎么讲呢,我们的工作环境就是在外面,想休息只能说累狠了到阴凉的地方或者其他地方稍微休息一下,然后继续我们的工作。”
  城市道路的路面到底有多烫人?在一线执勤的交警最有发言权。上午下班高峰期,在铜陵市交警支队一大队淮河路岗亭附近,中队长张宝宝和队友们站在各道口疏导交通。张宝宝说:“这个具体的路面温度没测过,我个人感觉路面温度六七十度应该有的,你看我们这样,在外面十几分钟就是一身的汗了。夏天比较容易脱水,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太阳直晒的。”
  在吉林,连日的晴热高温天气,使得养路工人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但为了保障每一条高速公路畅通,他们头顶着烈日,汗水打湿衣服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早已习惯。与此同时,负责城市市政工程管理维护的一线工作者也需要迎接酷暑的挑战。工作人员说:“室外温度在三十左右度的时候,因为是沥青黑色路面比较吸热,咱这路面温度就得达到四十度。咱们这养护工在路上维护的时候,穿那个鞋啊走几步就开始烫脚。前几天铺路啊,这沥青出来的时候得有个七百多度吧!没等到你走到跟前,他这个热度已经是烤的比较难受了。”
  “大汗淋漓”这是大多数高温天气下作业的工作人员的普遍感受,但是养路人不仅要承受双重的高温,吃不上饭也是常有的事情。面对这种种困难,他们希望能有更好的防护措施能不能给增加点保护措施,在就是能不能发点避暑降温的食品什么的,希望这种高温的情况下能不能错开时间,避开高温的天气。
  在通化市江南小学往千叶湖方向的马路上,记者见到了多名皮肤黝黑的工人正在进行路面沥青摊铺,虽正值中午下班时间,但他们仍然加班加点的工作,被晒到中暑似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工人说:“天热,晒得都迷糊啊,天天都这样的,我们干了40多天了,天天铺这个路面,天热,我们的料也热,崩手上就烫起个泡,这蹦完你看这脚上,蹦完这就是烫的泡,修路摊铺就是这个活,天再热也得干啊。”另一位工人说:“因为咱东北有气候的关系,怎么也要六月份开始铺,到九月中旬就几乎铺不了了,因为这是热料,到九月份料出来凉了就接缝接不上了,压也压不下去了,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就是我们施工的季节。”
  跟他们一样的工作者还有路灯维护队,一样的早出晚归,一样的高强度工作。路灯维修员说:“我们在高空作业的时候温度得达到40多度,没有遮阴的地方,没有遮阳的地方,我们上高上下的实际上有时候特别危险,晒得中暑的时候在高空中都容易迷糊啊,咱们通化市市区的路灯啊,现在是逐年的递增,我们的维护人员特别少,早晨从天亮一直得维护到晚上十点才能回家。”
  持续高温天气,对电网负荷是个考验,于是,电力工人的维护工作成为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市政设施的利用与开放也是城市在高温中仍有条不紊地运转的必要条件。河南信阳一位工作在一线的电力师傅说:“我们行业跟别的行业不一样,别人还可以穿短衣短袖,我们必须得穿纯棉的长衣长袖。我们是24小时值班立即要出发,不能说为了防晒不顾老百姓用电。”
  在用电高峰期,电力师傅经常是刚修完这个,下一个抢修单又来了。有时候一天下来,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工作环境特殊,他们经常会出现中暑症状甚至发展成热射病。为预防热射病的发生,电力系统也采取了分时作业、错峰施工等措施,尽量避开热浪高峰期户外工作。信阳市电业局工作人员说:“中午的高温阶段尽量错开,带些防暑降温的药品,尽量轮流作业,减少单兵长时间(工作),别的也真没办法。”
  炎炎夏日,市民们也是采取多种方式防暑。一些市民会到市内大型商场、超市、图书馆等地方纳凉。很多市民尽量减少外出,一旦出门也是“全副武装”。市民说:“我们都在屋里呆着,必须要出门就打雨伞,或者是抹点防晒霜,中暑了抹点清凉油,一般情况下热很了也不出来。”另一位市民说:“数今年最热,就是喝绿豆沙,在空调间里面。”还有市民说:“就是穿防晒衣,带着口罩,打着伞。如果不是必要的情况我们都很少出门,在家。”
  7月中旬,信阳市免费开放部分人防工程供广大市民纳凉消夏。人防工程常年温度保持在25℃左右,信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为市民提供五子棋、象棋、扑克牌等娱乐休闲用品,还备有马扎、饮水机等生活用品,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市民说:“每天两三点过来,玩两三个小时,五点多回家。里面有凳子,有水,里面很多人,都是附近居民,家里确实太热,不愿在家里呆,老年人都过来打牌。感觉好得很,每年都给我们市民做好事,都在这娱乐,有时候带孩子出来玩,我们住这附近每年夏天到这来,办的很好。”
  高温时节,江苏省有很多劳动者坚守岗位。他们冒着高温、挥汗如雨,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今天上午9:00,江北某化工厂区内,室外温度已经超过33度。在一个巨大的球形罐子里,南京市锅炉检测院的几位检测工,已经轮番作业了近三个小时了。这是一个装乙烯的空球罐,直径12米。它暴露在烈日下,闪着耀眼的白光。一位检测员介绍,今天比较幸运,罐子里的温度只有49度:“昨天比今天还要热,昨天的温度是60多度吧。最高是49度,昨天的温度是50度。”
  南京锅炉检测院检测员赵运东刚从球罐里费力的钻出来,他身穿厚厚的作业服,头戴安全帽、防护镜。摘下口罩,坐在一边累的直喘气,一边贪婪地呼吸着空气。他说,在闷热的球罐里干了半小时,就是必须要出来歇歇。他说:“(整个球罐检测需要多久?)需要三天的时间。(半小时一班的话?)我们是两班倒。我们今天早上6:00就过来了,6:00干到10:00吧。然后下午3:00吧,干到6:30.主要检查球罐,定期检验。通过本次检验,来给它定级。(球罐的体积?)有1000立方米。我们主要一个措施外观检查,还一个是壁厚测定,就是管体墙壁厚度的监测,还一个是罐体表面无损检测。(这些都必须要人工进去检测?)对的,我们人要带着机器景区操作才行。就像洗了桑拿一样。里面50度吧。半小时就必须换人,因为要在这机器在球罐里面作业,我们每次进去4个人,两班倒。”
  赵运东说,尽管室外温度现在已经达到了48度了,但是,出来以后,尤其是当摘掉口罩的一瞬间,他真感觉到好像进入了树林中一样清爽。因为里面太闷热,衣服三分钟内必然全湿。
  记者看到,现场的矿泉水已经空了十几瓶,而一台鼓风机向球罐里送风。检测员雷威深吸一口气,正准备通过直径只有80公分的小孔钻到球罐里。他说:“里面比较闷热,很热,喘不出气来,里面温度是很高的,人不敢进去的。”对于这样检测,企业很欢迎,也很心痛这些检测员。除了准备降暑用品,还安排了专人服务:“我们安排了专人的监护,他会不间断的向罐体内喊话、联系,以确定里面的人的状态。”
  进入盛夏“三伏天”,闷热潮湿、酷暑难耐,在青岛各大海水浴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海边工作却无暇顾及身边风景,每天暴露在烈日下享受不得一丝清凉,洁净的沙滩、游客的笑容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右手拿夹子,左手拎一个垃圾袋,戴上墨镜和草帽,一浴保洁员孙建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浴场保洁,与普通道路保洁有所不同,垃圾不能使用扫帚铺扫,只能使用夹子一个一个的捡,需要保洁员重复做低头、弯腰的动作。孙建新说:“不好扫,大的,远点能看到,小的,必须走近才能看到。每天晚上有扎棚子的,纸花、塑料袋、酒瓶子,什么样的都有。”
  有的垃圾还埋在砂子里,需要翻找才能清理干净。孙建新说,垃圾里有烟头、纸屑,还有竹签、玻璃碴,如果清理不干净很容易伤到人。孙建新说:“这个还可以没有尖,最厉害的是卖鱿鱼的钢签子,早上都捡过了,扎脚很厉害。”
  临近中午,气温逐步升高,已接近40度,而在沙滩上的体感温度则要更高,加上海边闷热潮湿的天气,一个来回下来,孙建新的背心已经被汗水浸透。由于沙滩上找不到任何阴凉,也只能在太阳底下暴晒。孙建新说:“孩子昨天也来了,爸爸,你快回家吧!别晒得这么黑,我说,我出来工作,是为了锻炼身体。(衣服一天换多少件?)两套衣服,上午一套、下午一套。”
  周末游客特别多,以前一个来回20分钟就可完成的工作,今天孙建新足足干了40分钟。停下来,才感觉到小腿肌肉隐隐作痛。孙建新说:“我以前肚子很大,我7月份来的,减了五六斤了。走沙滩很锻炼人,走一天沙滩再走平路,就感觉腿脚很轻快,沙滩不好走,累。”
  孙建新,今年61岁,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对大海、还有这片沙滩有份特殊的爱。他说,这工作虽然辛苦,但一点也不觉得累。孙建新说:“看到这么干净,我们心情好,感觉工作很有成就,外国人竖大拇指,我的心情也高兴。”
  中午时分,回到休息室,孙建新先顾不得吃饭,先喝上一大杯茶补充水分。由于晚上要加班到10点,对于他来说,今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防暑补贴休假并未较好落实
  这两天,江苏省人社厅还发布了“江苏高温权益保障紧急通知”,要求企业高温期间严格控制职工工作和休息时间,严禁出现连续加班加点的现象,确实需要加班的,要做好调剂工作,不能让同一位职工连续在高温期间加班,此外要及时向符合条件的职工发放高温津贴。
  江苏省为“禁止高温连续加班”的企业划定了一个范围,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建筑、铁路、水利等室外露天作业的施工企业,船舶修造、机械、冶金、铸造、食品等加工制造企业,从事室外线路安装的电力、通信以及交通运输、物流、餐饮、旅游等服务企业。他们规定这些企业必须做到合理安排工作,不能出现同一职工连续在高温环境中加班加点的情况。
  这个规定虽然是温暖和关爱,可是何为“连续加班”?无疑概念也是模糊的。因为,紧急通知里并没有给“连续加班”制定具体的标准。不仅如此,由于企业面广量大,如何监督确保企业遵守“禁止连续加班”的规定,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最近几天高温伴着高湿,这样的天气对于一些室外工作者真的是备受煎熬。根据国家和各地相关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每年6月至9月,应按月或一次性发放防暑降温费。在天津,当地明确要求,当气温超过35℃,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室外露天作业的,或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都应当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向劳动者按天发放高温津贴。
  正值烈日高照,记者在和平区某路口遇到了一位环卫工人正推着垃圾车,沿路清扫垃圾。他告诉记者,单位只发了一些绿豆、白糖和防暑药,并没有收到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环卫工人说:“(您这儿有高温补贴吗?)没听说。(您知道有这个事儿吗?)我在报纸上看到过。(单位给提供什么防暑降温的吗?)给了点药,藿香正气水。前几天发了点糖什么的。”
  不少劳动者认为,发不发防暑降温费、相关规定执行得如何全看上级领导或公司规定,而许多公司恰恰钻了这个空子。记者来到一家快递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总部就没有相关规定,所以他们也没有具体执行办法。负责人说:“(您这儿有防暑降温费吗?)没有。(高温津贴呢?)也没有。有补贴,但是跟这方面没有关系。(公司怎么规定的?)没有,公司嘛也没有。因为总部不给他,他不可能给我们。”
  201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不仅明确界定了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为高温天气,还具体规定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企业按时足额发放了防暑降温费,但是高温天气下换班轮休等措施并没有落实。
  643路公交车司机李师傅每天要跑120多公里,在车上一坐就是大半天,他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车都没有空调,遇上高温天气也不能缩短驾驶时间,要是赶上身体不舒服,还真担心影响行车安全。李师傅说:“我们这现在就是按计划走啊,计划跑多少圈你就跑多少圈。闷啊,上不来气儿!他这是双层,你看着顶子矮呀,它压气,现在这后背都湿了。你看乘客坐一会就走了,对吧?我们从这头到那头要是不赶上堵车的话70分钟。(到特别热的天是不是对开车也有影响?)那肯定是有影响,有时候他就犯困,你犯困不就存在安全隐患嘛。你休息不好,你给他一个月给1000防暑降温费有嘛用,出去总出安全事故,还不够赔的了。”
  “坚守高温”是一种奉献精神,我们固然需要赞美这个劳动者群体,但更应该给予“高温关怀”。令人欣喜的是,这几年无论是设立“劳动者驿站”,还是开辟公共纳凉点,各级各部门积极营造“制度清凉”,这些好做法必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并持之以恒地打造“升级版”。对每个人来讲,对坚守岗位者的尊重,还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尽力为他们“减负”。譬如,少扔一些垃圾,就可以减少环卫工的“工作量”;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就能让交警指挥得更轻松惬意。
  实际上,高温天的劳动保障,不只是一份关怀,更是一条底线。这起码对应着两个方面:一是,对劳动而言,恐怕不能再鼓吹“战天斗地”了,况且不是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坚守高温”,该歇歇的还是要歇歇,“理性避暑”更能体现一种人文关爱。二是,对一些特殊岗位的高温保护急不可待,不仅要主动关注和关心这些坚守工作岗位者,而且应竭力创造凉爽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否将劳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是否为高温工作人群添置防暑降温设备,这些都能反映出一个单位的人文理念,也考量着管理者的远见卓识。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高温权利”,是一个老生常识的公共议题。高温难以调控,但权益不能蒸发。应看到,《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应得福利撑起了法律“遮阳伞”,但这些充满人性化的利好措施,在工作中又有多少得到了落实?高温权利既不是一笔“糊涂账”,也不能成为一种施舍。
  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劳动者的“高温权利”呢?这既需要企事业单位人文关怀的责任回归,也得靠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督查、工会组织审查、行业自律严查等途径,使落实法律规定成为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种常态。譬如,可健全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联动机制,将不落实高温津贴的单位列入“黑名单”,在贷款、税收等方面予以体现;另一方面,广大职工也不能做“沉默的羔羊”,要学法知法懂法,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据理力争、依法维权,绝不能让“高温权利”成为“空头支票”。
  一言以蔽之,感动“高温坚守”,更应保障包括高温津贴、工作时间、防暑降温在内的“高温权利”,这份公共担当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然作为。
  高温天气仍将持续 易引发热射病
  中央气象台预计,从7月30号到31号,江南、江淮等地仍难摆脱高温。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江西中部、湖北东部、湖南东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和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0~41℃。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这两天的高温范围还是比较广,在西北地区,如同新疆这种常年高温的地区就不用说了,主要是西北东部、黄河下游以南地区,都是有高温天气。而且这两天,这些地区的高温天气范围基本上还是在黄河下游—华南地区。那么这次高温天气的强度变化在这两天基本上不是很大,一般是在35-37℃,部分地区有38-40℃。
  根据最新的环流形势预报,第4号台风即将生成,可能会在8月2日前后给华南等地制造强风雨天气。届时华南、江南的高温范围将会自南向北逐步缩小。但北方高温范围将可能向北向东明显扩展。
  预计这次高温天气在七月底、八月初左右,它的范围将会有一个逐渐缩小的趋势,首先是从南部地区,在七月底、八月初的时候,从华南地区、江南南部这块儿开始,高温逐渐减弱、结束。从7月31日至8月5日,我们预计副热带高压将控制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在它的控制之下,这一片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
  气象专家提醒,南方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公众应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梅雨之后出现高温,是正常的季节进程。但随着副热带高压北跳,主要降雨区移至北方地区。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地区由于受副高控制,常伴随着高温天气。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加上大气对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滞后响应,今夏高温现象更为明显。
  这对南方地区来说是正常的,因为高温是有季节性的,我国的雨带受季风的影响是一个自南向北推行的过程,那么到了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的时候,季风会进一步北推,雨带一般位于华北、东北地区,在雨带南侧,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南方地区会进入高温伏旱天气,从气候上来讲,每年都是这个样子,只是副热带高压的强度有所不同而已,高温的程度也会不一样,2013年,南方地区的高温程度比较强,就现在来看,甚至比今年更强。
  天热,很多人认为多喝两杯水,吃点解暑药,歇一歇也就过去了。然而如果是重症中暑,情况就不一样了。重症中暑按严重程度依次分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高达60%。北京同仁堂主治医师刘钊说:“经过阳光直射以后发生中暑,中暑了以后因为体温的升高很迅速,导致意识丧失、顽固性的休克、呼吸衰竭、心脏骤停这种情况。”
  对于重度中暑患者,需要赶紧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脱去衣服,可用冷毛巾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放在患者的头、颈、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再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医生表示,如果患者休克后被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送医,死亡率很可能降到20%。
  其实,有两类人最易惹上热射症:一类是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作业、体育锻炼和比赛的青壮年;还有一类是虽然没有进行剧烈运动,但由于本身体质较差,如老人、小孩、产妇等,在通风条件较差、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也容易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惊厥,最后发展为热射病。北京同仁堂主治医师刘钊说:“对一些平时体力就不太好的,或者基础病很多的,一定要避免高温环境下去进行任何的体育锻炼或者进行任何的这些工作,实际上还是要进行一些先期的防暑降温,特别在室内环境密闭、潮湿度又很高的情况下,要把室内的温度能够降下来。”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喜欢下了班去跑步、打球等,炎炎夏日也不间断。对此,医生也特别提醒,傍晚时分,吸收了一天热量的建筑物此时正释放热量,加之空调、家用厨具的集中工作、汽车尾气的排放,也会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热气。此时的高温虽不及午后的炙热难忍,但是其缓慢、长效的热辐射引起头晕、憋闷的中暑反应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久居空调房的白领一族更应当格外重视。因而,建议大家运动时要选择相对凉爽的天气和时段,并备上一些含盐的饮料,及时补充电解质,预防中暑的发生。
     

相关热词搜索:高温 背后

上一篇:国际油价三月第一周继续反弹
下一篇:陕西60岁以上老人达601.1万 三成单独居住

分享到: 收藏